作者归档:admin

更改SQL Server中的计算机名[写成脚本]

如果你更改了你的计算机名,那么你已经安装好了的SQL会出现错误,甚至无法登录

use master
go
select @@servername
select serverproperty(‘servername’)

如果这两个结果不一致,说明机器改过名字,在配置复制的时候就会报上面的错误。
删除旧的服务器名servername,再添加新的服务器名

sp_dropserver ‘旧的服务器名’
sp_addserver ‘新的服务器名’ , ‘LOCAL’

写成一键修改脚本

if serverproperty(‘servername’) <> @@servername
begin
declare @server sysname
set @server = @@servername
exec sp_dropserver @server = @server
set @server = cast(serverproperty(‘servername’) as sysname)
exec sp_addserver @server = @server , @local = ‘LOCAL’
end

未测试,目测可行。
 

PS快捷键大全

一、工具箱(多种工具共用一个快捷键的可同时按【Shift】加此快捷键选取)
矩形、椭圆选框工具 【M】
移动工具 【V】
套索、多边形套索、磁性套索 【L】
魔棒工具 【W】
裁剪工具 【C】
切片工具、切片选择工具 【K】
喷枪工具 【J】
画笔工具、铅笔工具 【B】
像皮图章、图案图章 【S】
历史画笔工具、艺术历史画笔 【Y】
像皮擦、背景擦除、魔术像皮擦 【E】
渐变工具、油漆桶工具 【G】
模糊、锐化、涂抹工具 【R】
减淡、加深、海棉工具 【O】
路径选择工具、直接选取工具 【A】
文字工具 【T】
钢笔、自由钢笔 【P】
矩形、圆边矩形、椭圆、多边形、直线 【U】
写字板、声音注释 【N】
吸管、颜色取样器、度量工具 【I】
抓手工具 【H】
缩放工具 【Z】
默认前景色和背景色 【D】
切换前景色和背景色 【X】
切换标准模式和快速蒙板模式 【Q】
标准屏幕模式、带有菜单栏的全屏模式、全屏模式 【F】
跳到ImageReady3.0中 【Ctrl】+【Shift】+【M】
临时使用移动工具 【Ctrl】
临时使用吸色工具 【Alt】
临时使用抓手工具 【空格】
快速输入工具选项(当前工具选项面板中至少有一个可调节数字) 【0】至【9】
循环选择画笔 【[】或【]】
建立新渐变(在”渐变编辑器”中) 【Ctrl】+【N】
二、文件操作
新建图形文件 【Ctrl】+【N】
打开已有的图像 【Ctrl】+【O】
打开为… 【Ctrl】+【Alt】+【O】
关闭当前图像 【Ctrl】+【W】
保存当前图像 【Ctrl】+【S】
另存为… 【Ctrl】+【Shift】+【S】
存储为网页用图形 【Ctrl】+【Alt】+【Shift】+【S】
页面设置 【Ctrl】+【Shift】+【P】
打印预览 【Ctrl】+【Alt】+【P】
打印 【Ctrl】+【P】
退出Photoshop 【Ctrl】+【Q】
三、编辑操作
还原/重做前一步操作 【Ctrl】+【Z】
一步一步向前还原 【Ctrl】+【Alt】+【Z】
一步一步向后重做 【Ctrl】+【Shift】+【Z】
淡入/淡出 【Ctrl】+【Shift】+【F】
剪切选取的图像或路径 【Ctrl】+【X】或【F2】
拷贝选取的图像或路径 【Ctrl】+【C】
合并拷贝 【Ctrl】+【Shift】+【C】
将剪贴板的内容粘到当前图形中 【Ctrl】+【V】或【F4】
将剪贴板的内容粘到选框中 【Ctrl】+【Shift】+【V】
自由变换 【Ctrl】+【T】
应用自由变换(在自由变换模式下) 【Enter】
从中心或对称点开始变换 (在自由变换模式下) 【Alt】
限制(在自由变换模式下) 【Shift】
扭曲(在自由变换模式下) 【Ctrl】
取消变形(在自由变换模式下) 【Esc】
自由变换复制的象素数据 【Ctrl】+【Shift】+【T】
再次变换复制的象素数据并建立一个副本 【Ctrl】+【Shift】+【Alt】+【T】
删除选框中的图案或选取的路径 【DEL】
用背景色填充所选区域或整个图层 【Ctrl】+【BackSpace】或【Ctrl】+【Del】
用前景色填充所选区域或整个图层 【Alt】+【BackSpace】或【Alt】+【Del】
弹出“填充”对话框 【Shift】+【BackSpace】
从历史记录中填充 【Alt】+【Ctrl】+【Backspace】
打开“颜色设置”对话框 【Ctrl】+【Shift】+【K】
打开“预先调整管理器”对话框 【Alt】+【E】放开后按【M】
预设画笔(在“预先调整管理器”对话框中) 【Ctrl】+【1】
预设颜色样式(在“预先调整管理器”对话框中) 【Ctrl】+【2】
预设渐变填充(在“预先调整管理器”对话框中) 【Ctrl】+【3】
预设图层效果(在“预先调整管理器”对话框中) 【Ctrl】+【4】
预设图案填充(在“预先调整管理器”对话框中) 【Ctrl】+【5】
预设轮廓线(在“预先调整管理器”对话框中) 【Ctrl】+【6】
预设定制矢量图形(在“预先调整管理器”对话框中) 【Ctrl】+【7】
打开“预置”对话框 【Ctrl】+【K】
显示最后一次显示的“预置”对话框 【Alt】+【Ctrl】+【K】
设置“常规”选项(在预置对话框中) 【Ctrl】+【1】
设置“存储文件”(在预置对话框中) 【Ctrl】+【2】
设置“显示和光标”(在预置对话框中) 【Ctrl】+【3】
设置“透明区域与色域”(在预置对话框中) 【Ctrl】+【4】
设置“单位与标尺”(在预置对话框中) 【Ctrl】+【5】
设置“参考线与网格”(在预置对话框中) 【Ctrl】+【6】
设置“增效工具与暂存盘”(在预置对话框中) 【Ctrl】+【7】
设置“内存与图像高速缓存”(在预置对话框中) 【Ctrl】+【8】
四、图像调整
调整色阶 【Ctrl】+【L】
自动调整色阶 【Ctrl】+【Shift】+【L】
自动调整对比度 【Ctrl】+【Alt】+【Shift】+【L】
打开曲线调整对话框 【Ctrl】+【M】
在所选通道的曲线上添加新的点(‘曲线’对话框中) 在图象中【Ctrl】加点按
在复合曲线以外的所有曲线上添加新的点(‘曲线’对话框中) 【Ctrl】+【Shift】加点按
移动所选点(‘曲线’对话框中) 【↑】/【↓】/【←】/【→】
以10点为增幅移动所选点以10点为增幅(‘曲线’对话框中) 【Shift】+【箭头】
选择多个控制点(‘曲线’对话框中) 【Shift】加点按
前移控制点(‘曲线’对话框中) 【Ctrl】+【Tab】
后移控制点(‘曲线’对话框中) 【Ctrl】+【Shift】+【Tab】
添加新的点(‘曲线’对话框中) 点按网格
删除点(‘曲线’对话框中) 【Ctrl】加点按点
取消选择所选通道上的所有点(‘曲线’对话框中) 【Ctrl】+【D】
使曲线网格更精细或更粗糙(‘曲线’对话框中) 【Alt】加点按网格
选择彩色通道(‘曲线’对话框中) 【Ctrl】+【~】
选择单色通道(‘曲线’对话框中) 【Ctrl】+【数字】
打开“色彩平衡”对话框 【Ctrl】+【B】
打开“色相/饱和度”对话框 【Ctrl】+【U】
全图调整(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
只调整红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1】
只调整黄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2】
只调整绿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3】
只调整青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4】
只调整蓝色(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5】
只调整洋红(在色相/饱和度”对话框中) 【Ctrl】+【6】
去色 【Ctrl】+【Shift】+【U】
反相 【Ctrl】+【I】
打开“抽取(Extract)”对话框 【Ctrl】+【Alt】+【X】
边缘增亮工具(在“抽取”对话框中) 【B】
填充工具(在“抽取”对话框中) 【G】
擦除工具(在“抽取”对话框中) 【E】
清除工具(在“抽取”对话框中) 【C】
边缘修饰工具(在“抽取”对话框中) 【T】
缩放工具(在“抽取”对话框中) 【Z】
抓手工具(在“抽取”对话框中) 【H】
改变显示模式(在“抽取”对话框中) 【F】
加大画笔大小(在“抽取”对话框中) 【]】
减小画笔大小(在“抽取”对话框中) 【[】
完全删除增亮线(在“抽取”对话框中) 【Alt】+【BackSpace】
增亮整个抽取对像(在“抽取”对话框中) 【Ctrl】+【BackSpace】
打开“液化(Liquify)”对话框 【Ctrl】+【Shift】+【X】
扭曲工具(在“液化”对话框中) 【W】
顺时针转动工具(在“液化”对话框中) 【R】
逆时针转动工具(在“液化”对话框中) 【L】
缩拢工具(在“液化”对话框中) 【P】
扩张工具(在“液化”对话框中) 【B】
反射工具(在“液化”对话框中) 【M】
重构工具(在“液化”对话框中) 【E】
冻结工具(在“液化”对话框中) 【F】
解冻工具(在“液化”对话框中) 【T】
应用“液化”效果并退回Photoshop主界面(在“液化”对话框中) 【Enter】
放弃“液化”效果并退回Photoshop主界面(在“液化”对话框中) 【ESC】
五、图层操作
从对话框新建一个图层 【Ctrl】+【Shift】+【N】
以默认选项建立一个新的图层 【Ctrl】+【Alt】+【Shift】+【N】
通过拷贝建立一个图层(无对话框) 【Ctrl】+【J】
从对话框建立一个通过拷贝的图层 【Ctrl】+【Alt】+【J】
通过剪切建立一个图层(无对话框) 【Ctrl】+【Shift】+【J】
从对话框建立一个通过剪切的图层 【Ctrl】+【Shift】+【Alt】+【J】
与前一图层编组 【Ctrl】+【G】
取消编组 【Ctrl】+【Shift】+【G】
将当前层下移一层 【Ctrl】+【[】
将当前层上移一层 【Ctrl】+【]】
将当前层移到最下面 【Ctrl】+【Shift】+【[】
将当前层移到最上面 【Ctrl】+【Shift】+【]】
激活下一个图层 【Alt】+【[】
激活上一个图层 【Alt】+【]】
激活底部图层 【Shift】+【Alt】+【[】
激活顶部图层 【Shift】+【Alt】+【]】
向下合并或合并联接图层 【Ctrl】+【E】
合并可见图层 【Ctrl】+【Shift】+【E】
盖印或盖印联接图层 【Ctrl】+【Alt】+【E】
盖印可见图层 【Ctrl】+【Alt】+【Shift】+【E】
调整当前图层的透明度(当前工具为无数字参数的,如移动工具) 【0】至【9】
保留当前图层的透明区域(开关) 【/】
使用预定义效果(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1】
混合选项(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2】
投影选项(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3】
内部阴影(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4】
外发光(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5】
内发光(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6】
斜面和浮雕(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7】
轮廓(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8】
材质(在”效果”对话框中) 【Ctrl】+【9】
六、图层混合模式
循环选择混合模式 【Shift】+【-】或【+】
正常Normal 【Shift】+【Alt】+【N】
溶解Dissolve 【Shift】+【Alt】+【I】
正片叠底Multiply 【Shift】+【Alt】+【M】
屏幕Screen 【Shift】+【Alt】+【S】
叠加Overlay 【Shift】+【Alt】+【O】
柔光Soft Light 【Shift】+【Alt】+【F】
强光Hard Light 【Shift】+【Alt】+【H】
颜色减淡Color Dodge 【Shift】+【Alt】+【D】
颜色加深Color Burn 【Shift】+【Alt】+【B】
变暗Darken 【Shift】+【Alt】+【K】
变亮Lighten 【Shift】+【Alt】+【G】
差值Difference 【Shift】+【Alt】+【E】
排除Exclusion 【Shift】+【Alt】+【X】
色相Hue 【Shift】+【Alt】+【U】
饱和度Saturation 【Shift】+【Alt】+【T】
颜色Color 【Shift】+【Alt】+【C】
光度Luminosity 【Shift】+【Alt】+【Y】
去色 海棉工具+【Shift】+【Alt】+【J】
加色 海棉工具+【Shift】+【Alt】+【A】
七、选择功能
全部选取 【Ctrl】+【A】
取消选择 【Ctrl】+【D】
重新选择 【Ctrl】+【Shift】+【D】
羽化选择 【Ctrl】+【Alt】+【D】
反向选择 【Ctrl】+【Shift】+【I】
载入选区 【Ctrl】+点按图层、路径、通道面板中的缩约图
滤镜
按上次的参数再做一次上次的滤镜 【Ctrl】+【F】
退去上次所做滤镜的效果 【Ctrl】+【Shift】+【F】
重复上次所做的滤镜(可调参数) 【Ctrl】+【Alt】+【F】
选择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V】
直接选择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A】
立方体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M】
球体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N】
柱体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C】
添加锚点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
减少锚点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
轨迹球(在“3D变化”滤镜中) 【R】
全景相机工具(在“3D变化”滤镜中) 【E】
移动视图(在“3D变化”滤镜中) 【H】
缩放视图(在“3D变化”滤镜中) 【Z】
应用三维变形并退回到Photoshop主界面(在“3D变化”滤镜中) 【Enter】
放弃三维变形并退回到Photoshop主界面(在“3D变化”滤镜中) 【Esc】
八、视图操作
选择彩色通道 【Ctrl】+【~】
选择单色通道 【Ctrl】+【数字】
选择快速蒙板 【Ctrl】+【】
始终在视窗显示复合通道 【~】
以CMYK方式预览(开关) 【Ctrl】+【Y】
打开/关闭色域警告 【Ctrl】+【Shift】+【Y】
放大视图 【Ctrl】+【+】
缩小视图 【Ctrl】+【-】
满画布显示 【Ctrl】+【0】
实际象素显示 【Ctrl】+【Alt】+【0】
向上卷动一屏 【PageUp】
向下卷动一屏 【PageDown】
向左卷动一屏 【Ctrl】+【PageUp】
向右卷动一屏 【Ctrl】+【PageDown】
向上卷动10 个单位 【Shift】+【PageUp】
向下卷动10 个单位 【Shift】+【PageDown】
向左卷动10 个单位 【Shift】+【Ctrl】+【PageUp】
向右卷动10 个单位 【Shift】+【Ctrl】+【PageDown】
将视图移到左上角 【Home】
将视图移到右下角 【End】
显示/隐藏选择区域 【Ctrl】+【H】
显示/隐藏路径 【Ctrl】+【Shift】+【H】
显示/隐藏标尺 【Ctrl】+【R】
捕捉 【Ctrl】+【;】
锁定参考线 【Ctrl】+【Alt】+【;】
显示/隐藏“颜色”面板 【F6】
显示/隐藏“图层”面板 【F7】
显示/隐藏“信息”面板 【F8】
显示/隐藏“动作”面板 【F9】
显示/隐藏所有命令面板 【TAB】
显示或隐藏工具箱以外的所有调板 【Shift】+【TAB】
文字处理(在字体编辑模式中)
显示/隐藏“字符”面板 【Ctrl】+【T】
显示/隐藏“段落”面板 【Ctrl】+【M】
左对齐或顶对齐 【Ctrl】+【Shift】+【L】
中对齐 【Ctrl】+【Shift】+【C】
右对齐或底对齐 【Ctrl】+【Shift】+【R】
左/右选择 1 个字符 【Shift】+【←】/【→】
下/上选择 1 行 【Shift】+【↑】/【↓】
选择所有字符 【Ctrl】+【A】
显示/隐藏字体选取底纹 【Ctrl】+【H】
选择从插入点到鼠标点按点的字符 【Shift】加点按
左/右移动 1 个字符 【←】/【→】
下/上移动 1 行 【↑】/【↓】
左/右移动1个字 【Ctrl】+【←】/【→】
将所选文本的文字大小减小2 点象素 【Ctrl】+【Shift】+【<】
将所选文本的文字大小增大2 点象素 【Ctrl】+【Shift】+【>】
将所选文本的文字大小减小10 点象素 【Ctrl】+【Alt】+【Shift】+【<】
将所选文本的文字大小增大10 点象素 【Ctrl】+【Alt】+【Shift】+【>】
将行距减小2点象素 【Alt】+【↓】
将行距增大2点象素 【Alt】+【↑】
将基线位移减小2点象素 【Shift】+【Alt】+【↓】
将基线位移增加2点象素 【Shift】+【Alt】+【↑】
将字距微调或字距调整减小20/1000ems 【Alt】+【←】
将字距微调或字距调整增加20/1000ems 【Alt】+【→】
将字距微调或字距调整减小100/1000ems 【Ctrl】+【Alt】+【←】
将字距微调或字距调整增加100/1000ems 【Ctrl】+【Alt】+【→】

asp多维数组redim报错:下标越界

搜索:百度知道结果:
Dim p() As Byte
ReDim Preserve p(3, 1)
ReDim Preserve p(4, 1)
使用 Preserve,只能调整数组最后一维的大小。
Dim p() As Byte
ReDim Preserve p(1, 3)
ReDim Preserve p(1, 4)

Dim p() As Byte
ReDim p(3, 3)
ReDim p(2, 4)
都是正确的。
只有上面2种定义是正确的,这是VB规定的。
解决方法可以定义成最后一维可变,其他维不变的形式:
ReDim Preserve p(1, 3)
ReDim Preserve p(1, 4)
如果实在定义不了的话,利用临时数组存储数据,然后不用Preserve,再把临时数组数据转回P数组:
Dim p() As Byte ,dim q() as byte
ReDim Preserve p(3, 1)
redim q(3,1)
…’p数组数据转至Q数组中
ReDim p(4, 1)
…’Q数组数据转至回P数组中。

html块级元素和内联元素区别详解

块级元素(block)特性:
总是独占一行,表现为另起一行开始,而且其后的元素也必须另起一行显示;
宽度(width)、高度(height)、内边距(padding)和外边距(margin)都可控制;
内联元素(inline)特性:
和相邻的内联元素在同一行;
宽度(width)、高度(height)、内边距的top/bottom(padding-top/padding-bottom)和外边距的top/bottom(margin-top/margin-bottom)都不可改变,就是里面文字或图片的大小;
块级元素主要有:
address , blockquote , center , dir , div , dl , fieldset , form , h1 , h2 , h3 , h4 , h5 , h6 , hr , isindex , menu , noframes , noscript , ol , p , pre , table , ul , li
内联元素主要有:
a , abbr , acronym , b , bdo , big , br , cite , code , dfn , em , font , i , img , input , kbd , label , q , s , samp , select , small , span , strike , strong , sub , sup ,
textarea , tt , u , var
可变元素(根据上下文关系确定该元素是块元素还是内联元素):
applet ,button ,del ,iframe , ins ,map ,object , script
CSS中块级、内联元素的应用:
利用CSS我们可以摆脱上面表格里HTML标签归类的限制,自由地在不同标签/元素上应用我们需要的属性。
主要用的CSS样式有以下三个:
display:block — 显示为块级元素
display:inline — 显示为内联元素
dipslay:inline-block — 显示为内联块元素,表现为同行显示并可修改宽高内外边距等属性
我们常将

    元素加上display:inline-block样式,原本垂直的列表就可以水平显示了。

题外话:最近整理有关块级元素和内联元素区别的有关知识,网上找了不少相关的文章,发现大家的理解似乎都有误,我自己亲自测试了下,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内联元素的margin-left / margin-right及padding-left / padding-rigtht是可以控制的,所以可以通过这4个属性来控制内联元素的宽度。
内联元素的内部也可以放块级元素标签,而且内部的块级元素标签会撑大外部的内联标签,所以可以通过放块元素来控制内联元素的高度(网上介绍的是内联元素只能放文本及其他内联元素)
HTML元素嵌套表:
2011030508234661
 

中国顶级域名注册商名单[Internic官方数据]

这是2013年3月22日从Internic官网上获取的名单。
不要再相信百度出来的数据。我曾经以“顶级域名注册商”、“国内顶级域名注册商”、“中国顶级域名注册商是哪几个”、“中国顶级域名注册商是哪几个”、“一级域名注册商”等关键词去搜索,等到的结果全是SEO的文章,里面什么排名、十大,名单里面都包含了发帖人所在的公司,没有任何参考价值。
Google搜索结果也差不多。无奈自己进入Internic官网认证页面去搜索名单。下面就是搜索结果。 注:排名按公司英文名称顺序排列。

35 Technology Co., Ltd.
三五互联
China
Beijing Guoxu Network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国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hina
Beijing Innovative Linkage Technology Ltd. dba dns.com.cn
新网互联
China
Beijing RITT – Net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信息名址服务管理中心
China
Beijing Sanfro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中科三方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China
Beijing Tong Guan Xin Tian Technology Ltd (Novaltel)
北京同观新天科技有限公司
China
Beijing Wangzun Technology Co., Ltd.
北京网尊科技有限公司
China
Bizcn.com, Inc.
商务中国
China
Chengdu Fly-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华夏名网
China
Chengdu West Dimen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西部数码
China
China Organizational Name Administration Center (CONAC)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域名注册网
China
China Springboard, Inc.
名富网
China
ChinaNe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中网科技
China
eName Pty Ltd.
易名中国
China
eName Technology Co., Ltd.
易名中国
China
Foshan YiDong Network Co., LTD
联动天下
China
Fujian Litian Network Technology Co.,Ltd
福建省力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China
Guangdong JinWanBang Technology Investment Co., Ltd.
广东金万邦科技投资有限公司(新一代数据中心)
China
Guangzhou Ehost Tech. Co. Ltd.
第一主机
China
Guangzhou Ming 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广州名扬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hina
Hangzhou AiMing Network Co., LTD
爱名网
China
Hangzhou Duomai E-Commerce Co., Ltd
金名网
China
Hangzhou E-Business Services Co., Ltd.
第一商务
China
Hebei Guoji Maoyi (Shanghai) LTD dba HebeiDomains.com
河北国际贸易(上海)有限公司
China
HiChina Chengdu Zhicheng Technology Ltd.
万网
China
HiChina Zhicheng Technology Limited
万网
China
HooYo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互宇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China
HyperStreet.com, Inc. China
Jiangsu Bangning Science & technology Co. Ltd.
江苏邦宁科技有限公司
China
Nanjing Imperiosus Technology Co. Ltd.
南京域盎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China
Ourdomains Limited
爱名网
China
Premierename.ca Inc. China
Shanghai Best Oray Information S&T Co., Ltd.
上海贝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原广东网域科技
China
Shanghai Meiche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Development Co., Ltd.
上海美橙科技信息发展有限公司
China
Shanghai Oweb Network Co., Ltd
上海欧网网络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China
Shanghai Yovole Networks, Inc.
上海有孚网络
China
Threadagent.com, Inc. China
Todaynic.com, Inc.
广东时代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China
Tong Ji Ming Lian (Beijing) Technology Corporation Ltd. (Trename)通际名联(北京)科技公司,即.Tel中国 China
Xiamen ChinaSource Internet Service Co., Ltd
厦门中资源
China
Xiamen Nawang Technology Co., Ltd
纳网科技有限公司
China
Xin Net Technology Corporation
北京新网
China
ZhuHai NaiSiNi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珠海耐思尼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China

Response.Redirect、Server.Transfer的区别

在实现页面跳转的时候,有些人喜欢用Response.Redirect,而有些人则喜欢用Server.Transfer。大部分时间似乎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实现相同的功能,那究竟有区别吗?
查了些文档,发现两者区别还是很明显的。根本上,Response是叫浏览器去重新转向到指定的网页,而Server自然是发生在服务器端为主了,因此会有以下区别:
1. Server.Transfer只能够转跳到本地虚拟目录指定的页面,而Response.Redirect则十分灵活;
2. Server.Transfer可以将页面参数方便传递到指定页面;
3. 使用时,Server.Transfer跳到别的页面后,浏览器显示的地址不会改变,有时反而会造成误会,当然也有些场合需要这样的效果;
4. Server.Transfer可以减少客户端对服务器的请求;
用Server.Transfer迁移到另一个页面保持着服务资源。 而不是简单的通知浏览器服务端换了个页面并迁移请求。这意味着你不需要携带更多的Http请求,因此可以减轻服务端的压力而使你的应用运行得更快。
但是,注意:因为”Transfer”过程只能在那些在同一服务端的站点上,你不能使用Server.Transfer使用户跳转到外部的站点。这点只有Response.Redirect能做到。
第二,Server.Transfer维持着浏览器原始的URL,这对于流线型的数据入口技术,虽然它有可能导致调试的时候的数据混乱
还有,Server.Transfer方法还有二个参数的重载方法——”preserveForm”如果你将其设置为True(默认情况是False),使用一个状态比如:Server.Transfer(“WebForm2.aspx”, True),现存的请求字符串和所有的Form里的变量将被保持并提交到你的目标页。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个奇怪的Bug(微软为什么有这样的Bug)。当你使用两个参数的重载方法试图迁移form和请求字符串的时候会有可能产生错误。
非官方的解决办法是将要被跳转的画面的enableViewStateMac的属性设置为 True , 然后再设回 False.

CI如何去掉URL中的index.php

前提:服务器是 Apache,支持 mod_rewrite。
在 CI 根目录(与index.php同级) 下新建立一个txt文件,命名为: .htaccess (注意不带后缀名txt)。在文件中输入:
RewriteEngine on
RewriteRule ^(.*)$ /index.php/$1 [L]
第二行中 /index.php/ 要根据index.php相对于根目录的路径修改。我的访问的时候用http://www.yanfei.info/ci/ 那就改为 /ci/index.php/
打开applicationconfig中的 config.php
$config[‘index_page’] = “index.php”;修改成$config[‘index_page’] = “”;
 
OK